黄山小说

 

第二章 我好像变成粽子了

  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。

  作为修道之人当然明白了眼前几个字的含义,虽然是简体字。

  可是交代什么呢?

  想来想去,最终没有办法,徐三只能把二百多年前清凉观的几个道友供了出去。

  反正都是死道友了,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。

  但盗墓贼这个职业,徐三很是深恶痛绝。

  以前被他遇到,最起码也要废掉修为。

  如果是作恶多端的那种,那就一巴掌拍死。

  算一算,似乎拍死过不少。

  可眼下,自己却被当成了盗墓贼。

  这就让徐三的心里很不舒服。

  所以,他要澄清。

  不过要澄清,他就要先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。

  想到此处,徐三开口问道:“你们是怎么抓到贫道的?”

  褚大志看到徐三已经开始坦白交代,心情大好,也就没吝惜手上的这点情报,何况,他还有让徐三转为污点证人的打算。

  “你应该是被你的同伙给卖了。”

  接着,褚大志就把他准备好的说辞告诉了徐三。

  -

  警局接到了情报,有一伙盗墓贼要对华一县郊的一所古墓动手。

  尽管褚大志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,可是还是晚了一步。

 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,早已经人去镂空,偌大的荒地只留下一个漆黑的盗洞。

  古墓既然已经被盗,那么只好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了。

  这伙盗墓贼是惯犯,而且还是性质特别恶劣的惯犯。

  为了进墓,他们不惜使用炸药。

  从现场的情况来分析,炸药的位置安装的很专业,算的上以最小分量安装在最薄弱的点上。

  所以对于墓体结构破坏的不算厉害。

  虽然墓体机构破坏不厉害,但古墓内却是一片狼藉,可以说能拿的都拿走了,甚至连墓主人的尸体都没放过。

  虽然这只是一个清代古墓,但是却在抢救性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发现大量的文献。

  要知道,对于考古来说,一张纸的价值可比一套瓷器要高。

  在经过简单的筛查、考证、比对后,考古专家发现还有大量的文献可能被盗。

  这点让专家们很疑惑,同时也很着急。

  因为他们在以往遇到的盗墓贼中,没有偷文献的啊。

  难道这些盗墓贼是文科出身的?

  最后,专家得出结论,丢失的文献可能与另外一个更大的古墓有关。

  文献吗?

  难道是自己收藏的那些书?

  徐三瞬间感觉自己有点不好了,竟然生气了。

  生气的不是自己的老家被人端了。

  生气的是自己那几个不孝的倒霉徒弟,竟然敢公然的违抗师命!

  不是早就交代过他们吗?

  羽化之后要火化,要火化!

  尘归尘,土归土。

  火化之后的骨灰,直接撒入黄河,最后留下一点埋在清凉观的老槐树下。

  这样他无论在下面,还是在上面都能随时回来看看他的徒子徒孙们快乐的成长。

  可他们呢?

  不但没有火化,而且还给我修了个墓!

  修就修吧,还弄那么多陪葬品。

  看看,这回让贼惦记上了吧。

  虽然生气,但是徐三却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。

  待褚大志讲完后,徐三只是摇了摇头,“其他想不起来了,我只记得他们的名字,而且,我感觉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,甚至我家里在哪?家里还有谁都想不起来了。”

  徐三的语气很是惆怅,让空气之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凄凉。

  二百多年了,朝代都已经更替了两次。

  外面早已物是人非。

  我该何去何从?

  褚大志掏出一根烟,放在鼻子上闻了一下,递给了徐三,“怎么样?再仔细想想,还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

  徐三接过烟,学着褚大志的样子,也放在鼻子上闻了一闻,然后又递了回去。

  “烟叶吗?这东西有毒,虽不致命,但还请小友少吸为妙。”

  “没办法,压力太大!”褚大志接过烟,重新放回到烟盒里。

  “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这样,能说的我都和你说了。后面的事你应该也知道,我们在盗墓贼废弃的汽车里发现了你。当时你在车里睡着了,看样子是你的同伙把你迷晕了,然后他们自己拿着赃物逃走了。你觉得为这样的人顶罪值得吗?”

  徐三听了之后低头不语,闭着眼睛反推事情的经过。

  盗尸!?

  似乎有一类盗墓贼是专做这种勾当。

  他们找到一些墓葬中尸变的尸体,使用特殊的手法将他们炼制炼制可以操纵的傀儡。

  可他们为什么偷走我的身体?

  难道,我尸变了?

  变成僵尸了?

  变成粽子了?

  想到这里,徐三捏了捏自己的脸。

  Q弹,Q弹,跟小孩子的皮肤一样。

  有这样滑嫩的粽子吗?

  在后面的审问中,褚大志和许冬梅轮番轰,可是还是没有什么进展。

  审到最后,到让他们觉得徐三不但精神有问题,而且很可能真的和他说一样。

  失忆了。

  因为现在的徐三连很多常识性的事物都弄不清楚。

  看着手上的审讯记录,除了几个人的名字,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。

  褚大志的眉头皱的更紧了。

  现在文物局那边天天催,听说他们在修复文献的时候出现了断更。

  断更的地方正好卡在某个关键的历史事件。

  如果他们分析的正确的话,那可能连历史书都会改写几页。

  正在褚大志考虑从什么地方打开突破口的时候,对面的徐三忽然开口说道:“麻烦小友帮我找一套衣服。”

  “衣服?”

  “我这套衣服上缴国家吧,它也算的上文物,清代,乾隆年间。”徐三说着,摊开了双手,展示了一下衣服的款式。

  被审了这么长时间,徐三也在字里行间听懂了一些国家的政策。

  也明白了文物要上缴的道理。

  虽然他从这里逃出去不是什么问题,但是侠以武犯禁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。

  所以呢,他打算把身上这件寿衣上缴,争取少判两年。

  褚大志看了看徐三,“挺有觉悟的吗?真是乾隆年间?”

  “没错,谁没事穿着寿衣到处走啊,这件应该那座古墓里的。”

  “我靠,你咋不早说!”

相关推荐